催眠師手記:無罪的嘆息
作者: 高銘
出版:寶瓶文化(2022/12/13)
字數: 142,219 字
催眠不為沉睡,而是喚醒。
現在的問題是:
我們怎麼用虛幻來解釋真實?
▍《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》作者短篇小說力作 ▍
▍他們上門催眠,不是因為有病,
▍僅僅是心裡有個結。
連夜夢見千手觀音的僧人尋求催眠,不曾被揭發的過往一一現形。一名為人辯護脫罪的律師卻無法赦免自己,她質疑法律,也自我懷疑。夫妻關係甚好的男子,每晚夢見的,卻是以各種方式毒殺妻子。她熱愛黑色,恨不得把自己也變成黑的,是因為想抹除自己的存在……
催眠師「我」與心理師搭檔完美合作,為每個上門的個案催眠,重現困住他們的夢境與幻覺,於是,心魔就在偵探式的催眠問答間一一浮現。
《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》作者高銘說:「我們對心靈太忽視,每天照鏡子,通常只是整衣冠。我希望讀者能把內心擺在鏡子前,好好看看。」他深入催眠與心理診療所,將真實案例改編成本書十餘則精采短篇故事,以推理形式抽絲剝繭,挖掘每段被埋藏在潛意識深處的祕密,看見脆弱、瘋魔的人性。
我身邊聚集著惡魔,眼神裡滿是貪婪與凶殘,
看到它們,我沒有驚訝。
但是,當我看到兒子也被那醜惡的東西包圍,我惶恐不安。
因為,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我教的……
當現實和夢混淆在一起,這個時候,是無路可逃的。
──〈安魂曲〉
三、二、一……告訴我,你看到了什麼?
註:本文為試讀心得,感謝寶瓶文化提供試讀機會。
心理師找上催眠師合開一間診所,由催眠師進行催眠後,心理師再以催眠過程得到的情報加以分析,以此解答患者的問題。故事以催眠師「我」與搭檔心理師與個案們的對話,帶出每個個案的故事。書中每個角色幾乎都沒有姓名,都是簡單的代稱,但就算只是代稱,讀起來還是很有真實感。
書介中有一句「催眠不是讓你沉睡,而是為了喚醒」。看到催眠,下意識會認為與深層意識有關,大概也跟睡眠狀態有關。催眠師讓個案進入催眠狀態,引導個案回答問題,再從提供的答案與心理師討論後,推敲出真正困擾的源頭。很多個案透露的資訊都與過往的經驗脫不了關係,可能是人際關係,也可能家庭因素。過去的遭遇在個案的心中留下陰影,有時以為事情已過去,但卻還影響著現在的生活。
並非所有案例都能透過他們這對搭檔找到答案進而解決問題,問題根本不在過去經歷,而是在「人」身上。印象比較深的故事之一是一位婦人想帶弟弟求助,結果繞了一圈,問題根本在婦人與其家人都太縱容,造成弟弟過度自大與不承認自己的錯,那個章節讀到一半令人想起「都是they的錯」這句話。既然問題不是催眠與心理解析能處理的,這對搭檔當然也老實點出問題所在。另一個是少年聲稱看得到衣櫃中有人,父母求助許多診所未果,最後也找上這對搭檔。實際見到少年,心理師透過幾次對話便大約猜到少年真正的問題,他的問題實際上不用透過催眠師與心理師就能得到解決,只是在這之前並沒有人看出少年真正的需求。
幾篇故事中又穿插著番外解釋著關於夢、潛意識以及催眠等等,在每個案例中,兩人的對話也適時提到一些專業術語,使整本書看起來更專業。每個人遭遇的困境以及起因不盡相同,因此夢境中出現的東西代表的意義也不同,必須跟每個人談過才可能得知原因何在。造成困擾的原因不會無緣無故出現,只是有時自己無法直接意會到,才需要求助專業人士,有人引導才能有助釐清。看兩位搭檔從過程中得知的資訊以及個案提到的過往,進而帶出可能的真相,也有一點讀推理小說等待謎底揭曉的緊張感。讀起來有趣,也讓人對於心理分析及催眠產生一點興趣,以及求助專業的重要性。
【作者簡介】
高銘
作家,著有《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》、《人人都能夢的解析》、《千魂》、《催眠師手記》、《狂想代理人》等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