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undefined

  李康宜跟李威的組合讓人好懷念,吐司男之吻!但續集完全不知道在幹麼,應該是看了至少兩集,真的不知道在幹麼,而且連有看的部份在幹麼我都忘了,只記得可能有關穎還有姚元浩,薰從美國回來了,李雄自殺了,沒了。

  上一次看李康宜是女王不下班,莫名其妙耶那劇本,虧李康宜還搭修杰楷,根本就不知道在幹麼,看了兩集就放棄。再來就要往上推到天平上的馬爾濟斯,除了鬼打牆的感情戲,我覺得其他都好,就是兇手讓人跌破眼鏡。聽說跟小孩大人是一樣的編劇XDDDD 但小孩大人比較好看。


  好有深意。而且看完整部戲再去回想最開頭的畫面,會覺得每個畫面每句話都很有梗。

  為什麼不要名字?因為有時候那些名字會成為標籤或某種枷鎖,束縛著一切,也剝奪自己的一切,太過在意反而讓自己體認到一無所有的哀傷。

  為了平息所以妥協,但沒有更好。輿論是劊子手,沒有選擇阻止的人也算是幫凶吧。

  背著別人加在自己身上的偏見活著,也抱著對別人的偏見活著。一環扣著一環,如果孟楓沒有寄那封信,林振昇的一切都會好好的。但又要推到更之前,如果夏迅濤跟何志偉沒有陷害孟楓,這一切根本不會發生。如果孟楓沒有寫出那個程式……,因為如果不存在,所以每個人都背著根本可以不要存在的標籤活著。

  最純真只有小孩,每次看著他看著城市的天空就覺得哀傷。城市的天空一點都不乾淨,其實很難找到北極星。就像世界上根本沒有明確善惡,想要找個明確指標實在太困難。

  瑞芳看不到夕陽,但如果看到有多好?最後才發現,原來看不到夕陽,對大人來說是多麼的哀傷。

  我也在那裡,偏見的世界裡。被貼了多少看得見的標籤,背負著多少看不見的偏見,可以不在意,但不一定甩得掉。


  其實沒得獎很可惜,這麼用心的一部戲。


又或者說相信那條線分隔的是本質跟世俗表象呢?

重要的人不會隨便跨過那條線,
他們會一直一直相信最原原本本的那個人。

但跨過去之後,信任的事物也跟著改變,
他再也看不見本質,而是只看見可能被世俗影響的面象。

還好這是一個可以回復的過程,可能某些東西會不見,
但如果回到那條線後,一切都還有被找回來的可能。

小孩一直都很相信大人,儘管大人背負著殺人犯的名字,
但關他屁事。他只要大人帶他回家就好了。

最可愛就是小孩了,
其他人都有心酸的往事。

有沒有劇本書可以出呢,我會買耶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淘之樂多 的頭像
    淘之樂多

    淘之樂多.在愛裡逃避

    淘之樂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