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undefined

給父親的一封信

作者: 法蘭茲.卡夫卡(Franz Kafka)

譯者: 禤素萊

出版:寶瓶文化(2022/10/14)

博客來

「我的寫作都與你有關,我在作品裡申訴的,是那些無法在你胸懷裡申訴的話……」

─── 卡夫卡的熾誠家書 ───

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一本「父愛創傷」

  //

  你是我衡量所有事物的尺度。

  你沒有覆蓋到或者你無法覆蓋的領域,才可能是我的生活。

  而根據與你高大身軀一致的想像,這樣的領域寥寥無幾……

  //

  ▍「親愛的父親,最近你問我,我為何聲稱對你感到恐懼……」

  ▍現代主義文學大師寫給巨人父親的控訴與傾吐

  卡夫卡的文學作品充滿壓抑、疏離與絕望,始終在與權威、自我拉扯,他的寫作動機乃至人格養成,都和其父赫爾曼有關。

  卡夫卡在他離世前五年,寫了一封長達103頁的信給父親,道盡對父親既崇仰又恐懼,急於逃離又交織著歉疚的矛盾情感。信中細述宛如巨人強大的父親對其施加的壓力,如何使他喪失全部的自信心──他渴望肯定,而父親給他的更多是言語上的羞辱與暴力;他亟欲獨立自主,結局卻是終生恐婚,難逃父親龐大的身影。

  這封信最終被母親退還回來,未成功交到父親手上,但仍被留存下來。它是後世讀者親近卡夫卡、認識其寫作起源的一把鑰匙,也是一個始終追尋父愛、飽受童年創傷的男孩,對父親沉重而赤裸的控訴與傾吐。

  //

  你幾乎沒有真正打過我,可是你的咆哮,你漲紅的臉,

  你急匆匆解下的褲子吊帶,它垂掛在椅背上隨時待用的狀態,

  對我來說更為糟糕。就像一個人即將被絞死那樣。

  如果他真被吊起來,他就死了,一切就結束了。

  而如果他必須目睹整個準備絞刑的過程,一直到絞繩已垂在面前了,

  才得知自己已被赦免,那麼,他可能會為此痛苦一生。

  //

  ★特別收錄:卡夫卡不同時期之肖像及其家族成員照片。


註:本文為試讀心得,感謝寶瓶文化提供試讀機會。

 

卡夫卡寫了一封長信給父親,信中提到對父親的複雜情感以及這一切是如何影響自己。信件內容並非全是抱怨或指責,他也肯定父親,沒懷疑過父親對他的好意。父親告訴他,自己是喜歡他的,只是表面上待他的方式無法像其他人的父親般裝腔作勢。他不否定父親的給予,但也不想因為這樣就斷定其他父親都是裝腔作勢。父母對於子女多少擁有期望,但期望未必合乎子女的個性,子女也未必會按照父母的心意成為他們期盼的樣子。但無論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或擁有相當的成就,都很難不被原生家庭影響。

 

親子關係一向難解,更何況在以前的家庭,父親在家庭中總是擁有相當的地位,就算對父親的言行提出辯解,也未必獲得父親的認同,甚至可能會被覺得是叛逆。父親與卡夫卡相處時總是顯得相對強大,在卡夫卡眼中,他強壯、健康,擁有諸多優點。他自己當然也有優點,但他認為那些與其說是卡夫卡式的激發,不如說是經由洛威式的鞭策。因為父親太過強大,所以在他面前,自己顯得信心全無。他不想說變成這樣都是父親造成,但父親的確影響他十分多。他終身未婚,但有過婚約,只不過最後過於焦慮只好結束婚約。

 

他對父親總是沉默,因為恐懼,要解釋這些情緒牽涉太多枝微末節,對話可能無法概括,因此他選擇以信件方式呈現。不過即使是書信方式,從文字中還是能感受到他的壓抑。儘管父親從未看見兒子這番傾訴,也許卡夫卡除了想告訴父親他對自己造成的影響及傷害,同時也跟自己對話。因為沒讀過卡夫卡的作品,即使看完這番告白,能理解在親子關係中他受到多大的影響,但還是沒辦法直接感受到在寫作上的影響。或者在未來有機會拜讀卡夫卡作品時,能因為先讀過給父親的信中剖析的一切,更好理解他作品脈絡。

 


作者簡介

 

法蘭茲.卡夫卡(Franz Kafka)

 

  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,也是現代主義、存在主義文學的奠基者。

  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的中產階級猶太家庭,大學攻讀法律,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後,進入勞工保險局任職,並利用下班時間專心寫作。1917年,卡夫卡被診斷出結核病,1924年病情惡化,6月3日逝世於療養院,享年40歲。

  卡夫卡曾與兩人三度訂婚,又因對婚姻的異常焦慮而解除婚約,終生未結婚。

  卡夫卡在世時只出版過包含《變形記》在內的幾則中短篇小說。臨終前,他交代摯友馬克斯.布洛德(Max Brod)焚毀自己的所有手稿,但布洛德並未遵守,並將其遺作整理出版,包括長篇小說《審判》、《城堡》》;書信集《給父親的一封信》、《給菲莉絲的情書》、《給米蓮娜的信》;中短篇小說《沉思》、《判決》、《司爐》、《蛻變》、《鄉村醫生》、《飢餓藝術家》、《在流刑地》等。

 

譯者簡介

 

禤素萊

 

  生於馬來西亞馬六甲,畢業於馬來亞大學中文系,留學日本、德國,進修語言學、比較文學,並曾在台灣淡水短暫居住。

  自小身處東西方文化匯聚之地,啟發她對語言學習的興趣,通曉中、英、德、日、馬來語。曾於聯合國「特遣北約維和部隊」擔任隨軍翻譯,專職提供軍隊語言與文化上的訓練。著有《隨軍翻譯──一本聯合國維和部隊隨軍翻譯者的文化筆記》(寶瓶文化)以及《戰地情書》(有人出版)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淘之樂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