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控療程 The Patient
作者: 絲汀娜.福爾摩斯(Steena Holmes)
譯者: 林立仁
出版社:奇幻基地(2022/03/31)
心理治療師必須面對內心最深層的恐懼——
其中一名病患居然是連續殺人犯。
《記憶拼圖》的燒腦焦慮╳《別相信任何人》的抽絲剝繭╳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的童話眩暈
全球暢銷破2百萬冊、榮獲《Good Housekeeping》雜誌TOP20最佳女性作家
絲汀娜.福爾摩斯 燒腦懸疑力作
挑戰醫病關係最極端、詭譎的灰色地帶!
如墜入兔子洞般的深沉混亂。
藏在細節的線索,你發現了嗎?
///
個案一:「我覺得自己像是隱形人,他們根本看不見我。」
個案二:「我認識那對父母,認識那個母親,所以他們才會死。」
個案三:「妳認為我天生就有殺人傾向嗎,萊克夫醫師?」
心理治療師丹妮爾懷疑,自己身邊的某個人擁有著黑暗祕密。
在全程保密的心理療程中,病患們會與她分享自己的焦慮及恐懼。如今,她居住的城市發生三起殺人案,凶手每次的犯案模式都相同:當孩子在床上安然入睡時,父母遭到殘酷殺害,稚子卻渾然不知。
丹妮爾相信,其中一名病患可能正是凶手。然而,不斷收到的神祕字條、種種的線索巧合,以及職業道德和良心的拉鋸,卻將丹妮爾逐步推向崩潰邊緣。
每一張熟悉面孔背後,皆隱藏著陌生氣息,意圖隱瞞最深沉罪惡的祕密。她願意冒多大的風險、接近真相到何種程度,才能阻止下一次慘案發生?
妳認識殺人凶手,怎麼還不阻止他們?
註:本文為試讀心得,感謝奇幻基地提供試讀機會。
心理治療師丹妮爾非常喜歡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這部作品,家裡也收集了許多種版本。她在這個鎮上有兩位好朋友,莎賓娜與譚美,兩人的個性不太一樣,但都很關心丹妮爾。丹妮爾目前手上有三名個案,個性也差很多。本來平靜的小鎮出現了兇殺案,在諮商過程中,丹妮爾發現她的個案中可能有殺人兇手,究竟她該說出來以阻止下次命案發生,或是保護個案隱私呢?
三名個案分別是泰勒、艾拉和莎瓦娜。泰勒常覺得自己是隱形的,沒人看見他。他每次諮商時都會提到「她」,並說「她」對自己而言很重要。艾拉曾經在監獄待了十年,也在監獄圖書館裡得到平靜。莎瓦娜則是十七歲青少年,但從每次諮商看來,家庭氣氛並不好。幾次命案的共通點在於父母被殺掉,但家中的孩童安然無恙。除了丹妮爾的視角,有些部份則是註明兇手,由那部份內容看來,也許兇手選擇犯案的標準可能跟家暴有關?兇手可能由於自身經驗,所以想用自己的方式讓孩童遠離會傷害他的父母。就在丹妮爾為了自己可能認識兇手煩惱的同時,她也收到一些匿名紙條,看來也跟案件相關,讓她對一切更煩惱,同時頭痛的頻率也增加。
故事是由丹妮爾角度陳述,剛開始的確會先懷疑三名個案,畢竟從諮商程看來三個人都有古怪之處,可後來丹妮爾身體開始不舒服,有時也會想不起來先前的事情,甚至說的行蹤跟莎賓娜看見的並不太一樣,這時又讓人想懷疑會不會丹妮爾自己有問題。若是丹妮爾本身有問題,那由她角度陳述的事情是不是很多都不可信呢?
讀到一半就因為各人物的種種古怪,在心理想著該不會是那樣的發展,結尾的時候果然如自己的猜測,雖然猜到大致走向,但並不會枯燥,在要逮到兇手的瞬間還是讓人有點緊張。最後兇手心裡的想法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又有點好奇,不禁想著若是還有篇幅,會不會又有什麼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