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試讀】我碎裂的父親 by 納旦尼爾.拉亨梅爾|寶瓶文化,2

📖我碎裂的父親
The Outsider: A Journey into My Father’s Struggle with Madness

 

▪️作者|納旦尼爾.拉亨梅爾(Nathaniel Lachenmeyer)

▪️譯者|楊語芸

▪️出版|寶瓶文化,2025/06/30

🔗 https://moo.im/a/7dfjAR

 

▪️簡介

▍他曾在瘋狂的邊緣奮力掙扎,努力融入社會。
我必須了解,我的父親,
我兒時的探險夥伴、我曾最想成為的對象──
怎麼會變成世界上最讓我害怕的人。

查爾斯曾是一名教授,一個聰明自信、前途光明的社會學者,直到妄想與幻覺侵吞他的理智,人生瞬間失序。
思覺失調症奪走查爾斯的教職、婚姻與獨子,他在零下低溫中流落街頭,數次被強制送入精神病房,因行乞、吃霸王餐被送上法庭。但在一連串的打擊中,他未曾放棄求生、忘記對人性的希望。
作者大量探訪曾與查爾斯接觸的人們,包含員警、街友、學生時期的教授與同學,也調閱法庭審訊紀錄與病歷報告,以節制動人的文字拼湊、還原父親的一生。這本書,是一個兒子試圖靠近早在死亡來臨前就已被疾病奪走的父親,也更從家屬角度,探討社會、醫學、法律如何看待一個受困精神疾患的個體,為失去名姓與真實面孔的人們撕去標籤與汙名。

 


※ 本文為試讀心得,謝謝寶瓶文化提供試讀。

 

作者的父親查爾斯原本擁有完整的家庭,學業成績也突出,更曾擔任教職,但因為思覺失調症的關係,妻小選擇離開他。因為個性的關係,學術之路走得並不順遂,加上病症的影響,使得他離學術圈越來越遠,甚至一度成為街友。在他身故後,作者訪問許多曾接觸過查爾斯的人們,試圖了解他在被疾病奪走後的生活。

 

除了其他人對於查爾斯的評價,作者也未迴避自己對於父親的態度。父親在離婚離開家後,仍時常寄信給作者,而他的精神狀況也能從字裡行間略知一二。作者沒有隱瞞因父親行為拖序帶給自己的不滿及擔憂,更在收到一封充滿幻想及情緒性內容的信件後,回了一封信,信上以冷漠言詞切斷父子關係。在後來跟其他人訪談中,得知此事對於父親的打擊。

 

從查爾斯做過的研究以及其他人的訪談中,作者拼湊出查爾斯一生的樣貌。從他的經歷可感受到精神疾患帶給患者的痛苦,以及常無病識感造成治療上的不易,儘管他們有意識想要回到生活常軌,但症狀常讓他們行為脫序,使人們與他們保持距離。即使親如家人,都無法在第一時間接受並理解生病的家人,更何況是陌生的人群。

 

全書以平實文字寫出查爾斯從學者到流落街頭的生活,從他的困境也了解到患者們承受的污名及標籤,患者想回到生活常軌必須面臨的困難,也提到社福與醫療制度的極限。更難改變的還有社會眼光,人們對於癌症患者會投以同情,但對於精神疾患卻可能是害怕。在拼湊並理解這一切的過程中,除了感受到作者的愧疚之情,也能讀到他對於精神疾病患者諸多反思。書中並未過多溢美之詞,也未隱瞞自己曾經的負面情感及試圖開脫,讀來更顯真摯誠懇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淘之樂多 的頭像
    淘之樂多

    淘之樂多.在愛裡逃避

    淘之樂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